浙江省人大代表、舟山市岱山縣縣委副書記、縣長毛江平建議:重點加強污染源治理,遵循“誰污染、誰治理;誰排污、誰收費”的原則建立莊臣一個陸海統籌的機制。 方堃 攝
  中新網杭州1月19日電 (記者 張慧慧 實習生 方堃)“現在省政府提出‘五水共治’,水最終都是要往東海流的,真正要檢驗“五水共治”的成果,主要還是要看海洋的環境好不好。不能讓東海再無魚。”正在舉行的浙江省“兩會”上,浙江省人大代表、舟山市岱山縣縣委副書記、縣長二手餐飲設備買賣毛江平發出呼籲。
  今年,浙江省委、省政府提出“五水共治”(治污水、防洪水、排澇水、保供水、抓節室內裝潢水)的工作要求,提倡走資源節約型、環境友好型的發展之路,讓水和人和諧相處。“五水共治”,吹響了浙江大規模治水行動的新號角。
  “‘五水共治’最終的入點是在海洋,只有陸地上的‘五水共治’工作做好了婚禮顧問課程,我們海洋的工作才能做好。”毛江平說。
  據瞭解,近年以來,東海漁業資源銳減、“東海無魚”受到各方關註。“作為生活在舟山群島新區的同志,我們在具體工作莊臣中也深深感覺到‘東海無魚’。的確,‘東海無魚’和漁民有一定的關係,但是從根本上來講,還是一個大陸的污染問題。2012年舟山海域有一個海洋環境監測報告,舟山海域的污染90%以上是屬於輸入性的污染。”毛江平用直觀的數字說明現實問題的嚴重性。
  據悉,東海的污染源主要有三大塊,一是化工廠直接排放入海的含磷、含氮和含重金屬廢水,二是農田受雨水沖刷入海的農藥,三下水道入海的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。
  傳統的東海四大經濟魚類中,黃魚、小黃魚、墨魚早年就因濫捕瀕臨滅絕,唯一剩下的、也是繁殖能力最強的帶魚,近兩年也遭遇同樣的噩運。據專業人士估計,僅去年一年,東海帶魚的產量就銳減了40%。
  伴隨著前所未有的海洋大開發,我國沿海承載著巨大的資源和環境壓力,海洋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越發突出。
  據毛江平介紹,在目前國家層面管理體制上,海洋的污染屬於海洋局管,陸地上的污染上屬於環保局管,陸海無法統籌。對此,毛江平建議浙江省人大在更高的立法層面啟動調研,建立陸海統籌的機制。“真正要恢復東海的生態環境。單純的海水治理是不夠的。‘五水共治’要把海洋考慮進去,必須陸海統籌。”毛江平說。
  目前,浙江正在制定漁場修複振興行動計劃。水質嚴重污染,是漁業資源的致命“殺手”,毛江平建議應重點加強污染源治理,遵循“誰污染、誰治理;誰排污、誰收費”的原則建立一個陸海統籌的機制。“希望有一個標準,哪家企業的海水口的出水斷面有污染,有污染了就必須要補償給我們舟山的漁民。然後我們政府再花專項花資金治理海洋,真正實現海洋生態環境的一個修複和振興。”(完)  (原標題:浙江人大代表憂“東海無魚” 吁建統籌治污機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x49lxlxp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